欢迎访问烟台二中网站!    报名信息学奥赛班的请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者谷歌浏览器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二中 >> 教学教研 >> 课题研究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成果公报(二)

编辑:二中办公室发布日期:2020-11-13 16:41:32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成果公报(二)我校语文组陈晔老师带领李慧颖、范立洋、袁慧、屈小会、张群、刘玉君、唐玉娜、姚云照老师申报的《基于疫情背景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通过了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的专家组评审,获准立项。 

 

在六个多月的时间里,课题组依托“新课标”和“部编本”教材设计理念,立足教情和学情,充分整合、利用丰富的疫情背景下的学习资源,进行一系列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践研究,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提高学生沟通交流、思考辨析、实践创新等能力,从根本上助力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助力新时期的教学变革。 

前言
课题引领教师专业提升
科研促进学校品质发展
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须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活动,学校教科室及时下发课题信息,教师们积极参与课题申报,形成“科研兴校”、“科研先导”的良好风气。在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申报工作中,经专家评审,并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校由陈晔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疫情背景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顺利立项,成为烟台市唯一的高中立项课题。
  
在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申报工作中,经专家评审,并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校由陈晔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疫情背景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顺利立项,成为烟台市唯一的高中立项课题。 
在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申报工作中,经专家评审,并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校由陈晔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疫情背景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顺利立项,成为烟台市唯一的高中立项课题。
在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申报工作中,经专家评审,并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我校由陈晔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疫情背景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顺利立项,成为烟台市唯一的高中立项课题。

一、题目
基于疫情背景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一一哈哈哈
二、内容摘要
经过六个月的研究实践,本课题组围绕“学习任务群”的分类、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整合和使用疫情背景下的各种资源,形成了初步课程设计,又整合了“学习任务群”相关的学理概念。我们结合部编本教材设计理念,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出发,考量了疫情之下真实的社会情境,设计了各项课堂活动。在对教学设计进行打磨讨论后,本课题组共实践了五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医者仁心——致敬“抗疫”英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 “风月同天”与“武汉加油”的标语口号“文白”之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认识多媒介——抗“疫”故事与人物的多媒介宣传》,“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山川“疫”域,以“诗”传情》,“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疫情之下的“仁义礼智信”思辨》。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医者仁心——致敬“抗疫”英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学习活动安排6个课时,三个活动各用2个课时。第一项活动以阅读鉴赏这4篇人物通讯为主,全面了解人物事迹和人物精神,梳理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了解每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的任务。第二项活动以梳理探究为主,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渠道采集资料,又是怎样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讨论每篇人物通讯报道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为人物通讯写优秀新闻推荐书,为学写“如何写作”人物通讯做好基础。第三项活动以表达交流为主,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了新闻通讯报道的角度和写法,选择“90后”“00后”的抗疫医务工作者,完成有特色的人物通讯稿件,小组交流评选,阐述推荐理由,全班学习讨论优秀人物通讯稿件,在级部进行展示、交流。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 “风月同天”与“武汉加油”的标语口号“文白”之争》主要是对抗疫标语口号进行积累、梳理与探究,围绕“抗疫标语口号擂台比拼”这一情境任务,勾连起收集分类、溯源鉴赏、态度争鸣、表达交流等几项具体活动,由标语口号到社会心理以及文化因素,对抗疫标语口号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感性至理性。这一活动,有收集分类的实践活动,也有设计文学鉴赏、文学写作、思辨性表达的写作任务,始终贯穿着小组内、小组间、全班同学间的讨论交流,综合运用分析、评价、质疑、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融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实践探究于一体。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认识多媒介——抗“疫”故事与人物的多媒介宣传》主要分为实事求是详调研、分门别类巧辨析、意气风发竞奖章、各显神通勇表达四个部分。
“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山川“疫”域,以“诗”传情》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精读具有代表性的抗疫诗歌与评论文章,化诗为论,探究其艺术形式、表达效果与思想内涵,多角度评价诗歌,制定鉴赏量表,对诗歌进行多维理解。学生再自主多渠道搜集、阅读抗疫诗歌,学会鉴别,小组合作,化诗为评,创作诗歌评论小文章。学生原创一首诗歌作品,倾听来自同伴与老师提供的切实的评价意见,修改提升作品,然后化诗为画,化诗为乐,化诗为声,多艺术手段地呈现自己的诗歌。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疫情之下的“仁义礼智信”思辨》阅读古今中外有关“仁义礼智信”研究与评论的文本,如《“仁义礼智信”研究三十年》《“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评估与现代转换》等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介绍。辨析“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概念,梳理其思想内涵的变化及发展脉络,并做成思维导图,开展“仁义礼智信”脉络展评。基于对于“仁义礼智信”传统概念的梳理,结合疫情期间关于“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天价白菜”“哄抢连花清瘟”“方方日记讨论”等诸多社会现象的新闻报道,运用思辨技能分析新闻中报道事件的角度,形成自身对“仁义礼智信”的基本认识。开展微博短评、班级演讲活动,基于“仁义礼智信”的新认识, 针对一种疫情中的社会现象,层次清晰,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展“疫情之下的仁义礼智信思辨”演讲活动,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三、关键词
疫情背景  语文学习任务群  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四、引言
1.课题题目   基于疫情背景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2.课题主持   烟台教育局、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陈晔
3.课题编号   2020YZJ086
4.课题参与人李慧颖、范立洋、袁慧、屈小会、张群、刘玉君、唐玉娜、姚云照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阶段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疫情期间具体进行两到三个“学习任务群”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并做好教学实践的评价反馈。第二,设置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形成教学设计,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形成教学实录、学生作品辑录等一手资料。
五、成果内容
第一部分:问题缘起
(1)疫情背景为“学习任务群”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提供了真实、富有意义的教学情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为“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践提供助力。
(3)疫情背景为“学习任务群”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带来了丰富、且可整合使用的课程资源。
(4)语文教师利用疫情背景和疫情课程资源进行任务群课程开发、设计与教学,其本身就是极大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5)学生在基于疫情背景的“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中能加强对疫情的了解,既接受了疫情期间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又能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促进对“学习任务群”概念的理解和新课标设置“学习任务群”初衷的理解,以期实现语文教育的共同理想。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和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疫情期间具体进行两到三个“学习任务群”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并做好教学实践的评价反馈。设置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形成教学设计,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形成教学实录、学生作品辑录等一手资料。
2、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
调查与访谈:通过与课题组语文教师以及其他学校一线语文教师交谈,收集围绕疫情可开展的“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观察与思考:通过对疫情背景下“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观察,及时记录和分析教师在具体实施“学习任务群”时体现出的教学特点和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客观依据,对基于疫情背景“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研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本课题组经过对“学习任务群”相关学理概念的整合,结合部编本教材设计理念,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出发,基于疫情之下真实社会情境的考量,设计并实践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医者仁心——致敬“抗疫”英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 “风月同天”与“武汉加油”的标语口号“文白”之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认识多媒介——抗“疫”故事与人物的多媒介宣传》,“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山川“疫”域,以“诗”传情》,“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疫情之下的“仁义礼智信”思辨》。在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中,本课题组经过反思、评测,有以下发现:

 

· 学生角度 ·

(1)学习能力方面

   “任务群”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第一,“学习任务”的设计凸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任务群”学习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快速阅读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这些能力建构的时间大部分在课下,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倒逼”。

(2)学习准备状态

   任务群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任务量加大,为了更好地搜索信息、理解文本,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充分地学习准备。比如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文章脉络,利用表格整合作者简介等。

· 教师角度 ·

 任务群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活动组织

  “任务群”教学上的不再是一堂课,而是一个“大专题”或“群课堂”,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权利进一步扩大,不仅仅是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可以个性化,而且在活动形式上也突破了以往“唯教材”“唯教参”是从的局限。

(2)学习资源利用

   “任务群”教学,因为“群”概念的引入,不再局限于单篇文本或单一活动的教学,而是在单篇文本或单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群”教学。这一方面加大了教师学习资源选择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筛选学习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等的评价。

· 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角度 ·

(1)对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品质的培养即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在课内课外学习过程中。

  根据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科育人价值的要求,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学习活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发现,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品质可以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培养,并且将活动过程由课上延展到生活中,更好的将语文还原到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效率的提高作用显著。

   学习任务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立足于“疫情”这个真实的语境,将语言与思维训练渗透在解决具体的疫情问题中,学生不再感觉语文都是在书本上,而是生活处处皆语文,将“两张皮”融为一个整体中,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学习语文由被动学走向主动探索,学习的效率也不断提高。

(3)提高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

   学生从基于疫情背景的“学习任务群”学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疫情之下的社会现象,对人性、制度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将疫情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达成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与疫情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教育、规则教育等等)的目的,并对后疫情时代的语文教学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带来经验和思考。